10年专注政企软件研发与数字化应用

全面覆盖/协同高效/创新驱动/共赢发展

186-9888-9716

电话咨询

云软科技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新闻动态

智慧人大:数字时代的民主新范式

文章来源:云软网络科技发布时间:2025-11-10

一、时代召唤:智慧人大的应运而生

当数字技术重塑社会治理生态,人大工作正经历一场深刻的 “智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这为 “智慧人大” 建设指明了方向。传统人大工作中存在的运转效率低、代表联系有局限、监督精准度不足等痛点,在信息化浪潮下愈发凸显 —— 线下会议流转缓慢、代表走访覆盖有限、监督缺乏实时数据支撑,这些问题都呼唤着技术赋能的破局之道。

作为国家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智慧人大并非简单的 “技术叠加”,而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技术为支撑,贯穿立法、监督、代表履职、民意沟通全链条的系统性变革。它通过打破信息壁垒、重构工作流程,让人大工作从 “线下为主” 转向 “线上线下融合”,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

二、技术筑基:从 “零散建设” 到 “一盘棋整合”

坚实的数字底座是智慧人大高效运转的基石,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建设路径,核心在于实现 “数据融通、系统贯通、服务联通”。

江苏省以 “一网通办” 理念构建一体化综合平台,打造 “服务一扇门、履职一张网、数据一盘棋” 的鲜明特征,通过省统建、统建与自建融合、自建接入三种模式,将 13 个设区市的 62 个自建系统纳入全省统一数据库,实现数据云上存储、开放共享。这种 “分级部署、全域覆盖” 的模式不仅节约了建设成本,更实现了 “一点登录、一网通达、一图总览” 的管理效能。

湖北黄冈则采用 “市级统建、三级共用” 的集约路径,建成覆盖市、县、乡三级的视频会议系统,将 17310 名用户纳入数字化网络,包括五级人大代表、工作者及承办单位等四类主体,791 个线上代表联络站实现基层服务无死角。这种模式有效避免了县乡重复投入,为数据在上下级、跨部门间流转扫清了障碍。

在安全保障方面,贵阳市的 “智慧人大 AI 助手” 构建了双重防护体系,通过数据加密、网络隔离等技术防护,结合动态更新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法律条文、会议信息等核心内容的权威性与安全性,为智慧人大建设筑牢 “安全屏障”。

三、职能赋能:让人大工作更具精准度与实效性

智慧人大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履职效能,在立法、监督、代表服务等关键领域实现质的飞跃。

(一)立法工作:从 “闭门起草” 到 “开门问计”

数字化让立法过程更具广泛性与科学性。江苏的规范性文件数据库支持上万份文件一站通查,立法意见征集通过平台触达多元视角,全流程管理护航法治建设;黄冈在住宅小区物业服务管理条例立法中,通过平台将草案推送至各代表联络站,一月内汇集建议 300 余条,其中 25 条直接融入法规文本。更前沿的探索如贵阳 AI 助手,已能提供立法术语即时解释、条文智能比对等功能,未来还将开发 AI 立法辅助系统,自动识别法规冲突条款。

(二)监督工作:从 “事后检查” 到 “全程穿透”

智慧人大让监督从 “被动响应” 变为 “主动预警”,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黄冈的环保监督平台实时接入全市大气水质数据,成功预警化工园区污水排放 9 次;预算联网系统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捕捉 35 个预算执行问题,对异常单位自动发送函询。南京则通过完善 “旁听庭审” 数字化监督,将 “被动旁听” 转为 “主动监督”,南通的司法监督数据平台实现公检法司数据自动分析,让监督更具穿透力。

在基层,这种赋能更为直观。英山县石头咀镇对民生实事建立 “年初问选题、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 的数字链条,代表通过扫码即可监督项目施工,资金流向全程可追溯;常州推出民生实事 “云监督”“云视窗”,上线 “龙城幸福号” 地点专列,打通线上线下监督通道。

(三)代表履职:从 “纸质记录” 到 “数字画像”

智慧人大为代表履职搭建了 “指尖上的工作台”。江苏为代表建立 “一人一档、一年一册、一届一本” 的数字履职档案,“代表学堂” 实时更新理论干货,常委会审议发言由 “数字员工” 自动归档;黄冈的代表通过 App 实现 “码上见选民 — 随手拍问题 — 线上评履职” 全流程数字化,2024 年 417 名代表通过 “随手拍” 提交环保问题 612 个,办结率达 84%。

徐州上线 “履职信息评价系统” 激活代表热情,苏州开放议案建议资料库提升建议质量,这些创新让代表履职从 “阶段性参与” 变为 “全时在线”,从 “经验判断” 变为 “数据支撑”。

四、民意联结:搭建 “永不落幕的民意桥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是智慧人大的价值底色。通过数字化平台,人大与群众的联系从 “定期走访” 变为 “随时互动”,构建起精细化的民意表达与反馈闭环。

江苏打造 “联系群众一座桥”,通过 “一网六端” 让公众实时掌握人大动态,代表联络站一图尽显,民意渠道分层分域。各地特色场景百花齐放:无锡推进数字化 “家站点” 建设,宿迁打造 “宿话说” 民主民意平台,连云港将 “有事找代表” 模块接入政务 App,实现一键联系代表;阜宁县的 “代表云家”、苏州相城区的 “意见建议码上提”,让群众诉求 “码上反映、马上办理”。

黄冈构建的 “群众提 — 代表定 — 政府办 — 人大评” 闭环机制更具示范意义。武穴市石佛寺镇通过平台 “海选” 民生建议 115 个,经代表征选、群众座谈最终确定 6 个精品项目;学生家长反映的午睡难题,通过平台推动全市投入 2100 万元试点 “趴睡变躺睡”,让民意真正转化为民生实效。这种 “全时响应通道” 让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落地为可感知的实践。

五、未来展望:从 “工具赋能” 到 “制度变革”

当前的智慧人大建设已从 “点上萌芽” 迈向 “遍地开花”,但更深远的价值在于推动从 “工具赋能” 到 “制度变革” 的跃迁。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智慧人大将呈现三大发展方向:

在技术层面,将进一步打破 “数据孤岛”,推动与 “一府一委两院” 平台全面对接,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议案建议溯源中的应用,确保民意真实完整;在制度层面,需加快制定智慧人大相关条例,明确数据权责边界,规范线上议事、电子表决等流程;在民主效能层面,可开发 “政策沙盘” 让群众参与民生资金分配模拟,建立 “民主效能地图” 可视化呈现建议落实轨迹,让民主参与更具深度与温度。

从江苏的 “数智蓝图” 到黄冈的 “基层实践”,从贵阳的 “AI 助手” 到各地的 “民意平台”,智慧人大正以技术为笔、以民主为墨,在数字时代描绘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图景。它不仅让人大工作更高效、更精准,更让人民群众的声音被清晰听见、被切实回应,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