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政企软件研发与数字化应用
全面覆盖/协同高效/创新驱动/共赢发展
186-9888-9716
电话咨询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文章来源:云软网络科技发布时间:2025-11-10
一、时代契机:智慧政协的崛起逻辑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正面临 “数字浪潮” 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传统政协工作中,协商渠道局限于线下会议、书面提案,存在议题征集覆盖面窄、协商过程难追溯、提案办理反馈滞后等问题 —— 部分偏远地区委员参与协商不便、群众意见难以及时传递、提案办理效果缺乏动态监督,这些痛点亟待通过数字化手段破解。
智慧政协并非简单的 “线上化改造”,而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支撑,贯穿提案工作、专题协商、民主监督、委员履职全流程的系统性创新。它通过打破空间壁垒、优化协商流程、强化数据支撑,推动政协工作从 “阶段性协商” 转向 “常态化互动”,从 “经验决策” 转向 “数据赋能”,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协商民主的关键载体。
二、技术支撑:从 “分散探索” 到 “体系构建”
稳固的数字架构是智慧政协高效运转的核心,各地政协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 “统一平台 + 特色应用” 的建设路径,核心在于实现 “协商在线化、履职数字化、管理智能化”。
浙江省以 “数字政协” 为品牌,构建 “1+11+N” 全省一体化平台,省级搭建统一数据底座,11 个设区市打造特色应用模块,N 个县(市、区)延伸基层服务功能。平台整合委员履职、提案管理、协商议事等 12 类核心应用,实现 “委员随时登录、数据实时共享、协商随地开展”,截至 2024 年,累计开展线上协商活动 2.3 万场,参与委员超 15 万人次。
广东省政协则聚焦 “区块链 + 提案”,开发提案办理全流程存证系统,从提案提交、交办、办理到答复,每个环节均生成区块链存证,确保提案内容不篡改、办理过程可追溯。同时,平台接入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可实时调取经济、民生、环保等领域数据,为委员调研提供精准数据支撑,2024 年助力委员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87 份。
在安全保障方面,北京市政协构建 “三级防护体系”,通过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行为审计等技术手段,结合定期安全演练,确保协商内容、委员信息等核心数据安全,为智慧政协建设筑牢 “数字防线”。
三、职能升级:让协商民主更具深度与广度
智慧政协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协商效能,在提案工作、专题协商、民主监督等领域实现突破。
(一)提案工作:从 “纸质提交” 到 “全流程数字化”
数字化让提案工作更高效、更精准。浙江省政协的 “提案在线” 系统,支持委员在线提交提案、查询办理进度,系统通过 AI 自动识别提案主题,匹配对应承办单位,办理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 30%;同时,平台开设 “提案公开” 专栏,已公开提案答复件 1.2 万件,接受群众监督。
广东省政协则推出 “提案智能辅助” 功能,委员提交提案前,系统可自动比对历史提案、政策文件,避免重复提案,还能推荐相关领域专家、数据资料,助力提案提质增效。2024 年,该省政协立案提案中,高质量提案占比达 68%,较上年提升 12 个百分点。
(二)专题协商:从 “固定会场” 到 “云端议事厅”
智慧政协打破协商空间限制,构建 “线上 + 线下” 融合的协商模式。重庆市政协打造 “渝协商” 平台,设置 “专题协商会”“界别协商室”“基层议事厅” 三类线上场景,针对 “老旧小区改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等民生议题,组织委员、群众、部门在线互动,2024 年累计开展线上协商 560 场,收集意见建议 4800 余条,其中 3200 余条被纳入政策制定。
湖南省政协则创新 “远程协商” 模式,通过 5G 技术连接省、市、县三级政协,让偏远地区委员 “隔空” 参与省级协商会议。在 “乡村振兴人才培育” 专题协商中,12 个县的委员在线发言,提出的 “县域人才驿站” 建议被纳入全省规划。
(三)民主监督:从 “事后评价” 到 “全程跟踪”
数字化让政协监督更具时效性和穿透力。北京市政协开发 “监督事项管理系统”,对 “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保护” 等监督议题,实时跟踪进展,设置 “红黄绿” 三色预警,对超期未落实事项自动提醒;同时,平台接入政府部门业务系统,可实时调取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数据,确保监督有数据支撑。
江苏省政协则聚焦 “民生实事监督”,在平台开设 “实事跟踪” 专栏,委员可在线查看民生项目进展,通过 “随手拍” 上传问题照片,2024 年累计监督民生项目 210 个,推动解决 “菜市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 等问题 180 余个。
四、民意联结:搭建 “多元参与的协商桥梁”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是智慧政协的价值核心。通过数字化平台,政协与群众的联系从 “阶段性征集” 转向 “常态化互动”,构建起多元、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
浙江省政协的 “民生议事堂” 线上平台,在乡镇(街道)设立 2300 余个线上联络点,群众可随时提交意见建议,委员定期在线回应。在 “加装电梯” 议题中,平台收集群众诉求 3.2 万条,推动全省新增加装电梯 8700 余部;同时,平台开设 “委员听民意” 直播,2024 年开展直播 46 场,累计观看人数超 500 万人次。
山东省政协则打造 “民声连线” 平台,整合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实现 “诉求一键提交、委员在线接单、办理结果反馈” 闭环。平台还设置 “热点议题投票” 功能,让群众参与协商议题选择,2024 年通过投票确定 “就业保障”“医疗改革” 等协商议题 15 个,均形成专题报告报送省委省政府。
五、未来展望:从 “技术赋能” 到 “治理创新”
当前智慧政协建设已从 “单点突破” 迈向 “系统推进”,未来更需推动从 “技术应用” 到 “治理模式” 的深度变革。在技术层面,将进一步打通与政府、人大、法院等部门的数据壁垒,探索 AI 在协商议题生成、提案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开发 “协商沙盘” 模拟政策实施效果;在制度层面,需加快制定智慧政协建设条例,规范线上协商程序、数据使用规则,明确委员线上履职考核标准;在协商效能层面,可构建 “协商成果转化地图”,可视化呈现意见建议采纳情况,建立群众评价机制,让协商民主真正落地见效。
从浙江的 “数字政协” 到广东的 “区块链提案”,从北京的 “智能监督” 到重庆的 “云端协商”,智慧政协正以技术为纽带,串联起委员、群众、部门三方力量,在数字时代描绘出协商民主的生动图景。它不仅让政协协商更便捷、更高效,更让群众的声音融入国家治理全过程,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