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政企软件研发与数字化应用

全面覆盖/协同高效/创新驱动/共赢发展

186-9888-9716

电话咨询

云软科技

扫一扫了解更多

新闻动态

智慧人大:数字时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引擎

文章来源:云软网络科技发布时间:2025-11-17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智慧” 已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从智慧城市到智慧政务,数字技术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重塑社会治理格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迎来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新机遇 ——“智慧人大” 建设的推进,不仅为人大工作注入了全新活力,更成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

智慧人大的核心,在于以技术赋能打破传统工作壁垒,让人大履职更具精准性与实效性。过去,人大代表履职常面临 “信息不对称”“联系群众难”“议案办理跟踪难” 等问题。而如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这一局面正在被彻底改变。例如,多地人大搭建的 “代表履职平台”,整合了议案建议提交、办理进度查询、群众意见征集等功能,代表只需登录手机客户端,就能实时接收选民反馈、跟踪建议办理情况,甚至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异地调研。这种 “指尖上的履职”,不仅缩短了代表与群众的距离,更让履职过程从 “线下跑” 变为 “线上办”,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以浙江省某地级市人大为例,自智慧履职平台上线以来,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办结率提升了 30%,群众诉求响应时间缩短至 24 小时内,真正实现了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智慧人大的价值,更体现在以数据驱动强化监督职能,让权力运行更具透明度与规范性。监督权是人大的重要职权,传统监督方式往往依赖定期检查、听取报告等,存在 “事后监督多、实时监督少”“定性判断多、定量分析少” 的局限。而智慧人大通过构建 “监督大数据中心”,将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执法办案、民生资金使用等数据实时接入平台,借助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既能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也能精准识别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比如,某地人大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对义务教育阶段 “双减” 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比对学校课程表、课后服务经费使用数据、学生作业时长统计等信息,发现部分学校存在 “变相补课”“经费挪用” 等问题,及时向政府部门发出监督意见书,推动问题整改到位。这种 “数据说话” 的监督模式,不仅让监督更具针对性,也让权力运行始终处于阳光之下。

智慧人大的发展,还需以 “人民为中心” 筑牢根基,让民主实践更具广泛性与参与性。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是 “人民当家作主”,而智慧人大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更便捷的渠道。近年来,多地人大推出的 “线上立法听证”“民生实事项目网络投票” 等举措,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人大工作中来。例如,江苏省某县人大在制定《县域公共交通管理条例》时,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上立法征求意见活动,短短一周内就收到群众意见建议 500 余条,其中 “增设农村公交站点”“降低老年卡乘车门槛” 等建议被纳入条例内容,真正实现了 “立法为民”。此外,一些地方人大还利用 VR 技术打造 “虚拟人大代表联络站”,让偏远地区的群众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与代表 “面对面” 交流,打破了地域限制。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的渠道,更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然,智慧人大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仍面临着数据安全、技术适配、数字鸿沟等挑战。例如,部分老年群众因不熟悉智能设备,难以享受智慧人大带来的便利;跨部门数据共享不畅,导致 “数据孤岛” 现象依然存在;网络安全风险也可能威胁到人大工作的严肃性与安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智慧人大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创新,也要兼顾公平与安全 —— 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跨越 “数字鸿沟”;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大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智慧人大建设既是数字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路径。未来,随着 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人大必将在履职效能提升、监督方式创新、群众参与拓展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彰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撑。



4f768baa65c8702922d4e78cbde62724.jpeg